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古镇故事 > 浦市三味
 
浦市三味
时间:2015/7/31 15:23:15  作者:向海军 孙云合  来源:网络  点击:

  浦市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上,那幽长深邃的街道,那古朴气派的四合院,那雕龙刻凤的门窗,那色彩班驳的寺庙,那残垣断壁的会馆……无一不渗透出浦市浓郁、古朴的文化气息。
  要了解浦市,必须熟谙浦市人喝茶,看戏,拜神,此谓浦市三味。

  (一)喝茶
  浦市人爱喝茶。
  “茶”与浦市,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抗日战争时期,浦市“茶馆”之多,生意之旺,居湘西榜首。江苏、安微、河南等省沦陷区流亡同胞,纷纷逃至湘西。为了生存,他们便选择了“本小利大”的茶行经营。当时开设的“舒心茶楼”、“休闲茶馆”、“河岸茶馆”、“露天茶馆”、 “柴园茶馆”等,都是他们的杰作。茶楼摆设极为简单,没有招牌,没有装饰,仅仅只有些茶盅、碟盘与桌椅,表明此地是“茶馆”。
  夕阳西下,便有人三三两两品茶,到华灯初上,河风拂面,文化与生活一起融合,茶客为之陶醉。
浦市“茶馆”,行用普通毛尖,价格低廉,面向大众。茶客泡上茶,不紧不忙听别的茶客摆“龙门阵”,尤其到“端阳佳节”前后一月,茶馆生意火红,大家围绕着龙船话题,大摆“龙船经”。
  茶客来源三教九流:有城乡各界人士,有拉车挑担之人,有生意人。表达方式各异:“有发震耳欲聋之响的,有做低声细语的,有以互伸手指头为暗示的。
  茶馆是闲聊的场所。一天琐碎大小事等,全在茶馆里兜售抛出。有说姚家女人怎么怎么了的,有说里家老板生意不行了的,甚至对茶叶鲜不鲜、开水沸不沸、东西活干净不干净、茶老板人善不善这些内容都要发表评价。然后发出唏嘘之声。
  茶馆好解决矛盾纠纷。有时为了处理矛盾纠纷,茶馆成了评理的场所,一杯好茶,事也好办,正所谓“一张茶桌四只脚,说得脱来讲得脱“。若双方各有不是,茶钱各付一半;若一方亏理,则认输赔礼包付茶钱。
  茶馆是传播消息的通道。浦市人常说:“昔日的烟馆(吸鸦片烟的场所)与茶馆,是传播新闻最快又最灵通的总机室”。“坐茶馆”,可以听到市面上的重大事情,还能听到报纸上没有登载的小道消息,可以畅所欲言发泄内心的情感、表达观点,不受拘束。此中真味,非茶客不能领会。
  与其说“坐茶馆”是浦市人的爱好,不如说是一种“嗜好”。在浦市,不仅老年人爱 “茶馆”,年轻人也喜欢,似乎坐茶馆成了浦市的一种历史“沿革”。许多人家中有茶不喝,偏要坐到“茶馆”里来品味低廉的毛尖,在俗众的生活方式中,感受沁人心脾的“地方风情”而流连往返。外地人初来咋到,常有错觉,以为一大家子在团圆“守岁”。
  八十年代中期,“浦市茶馆”也随着时代潮流的前进而改革。茶馆里添置了电视机,冬天备火盆、夏天备吊扇,还备有图书资料及牌棋等工具,让茶客的在茶楼里过得更加舒坦。


  (二)看戏
  浦市人还爱看戏。
  历史上,浦市逢重大节庆活动,皆离不开演戏。每年农历二八月农忙前后,浦市人尤爱唱大戏,看大戏。
  浦市大戏,多演辰河高腔!
  辰河戏源于浦市,兴于浦市。围鼓堂,矮台戏,高台戏,辰河戏在艺术的的颠峰状态下,产生了姚金榜、姚祖轩、安启家、米殿臣、米寿生、陈德生、唐玉清、陈盛昌、陈依白等一批轰动辰河地段的艺术名角。
  唱大戏一般不用戏台,多在宽敞的坪场扎台。戏台两边还扎有“子台”,供名门富户中的头面人物所用。老百姓则站在戏台正面的坪地上观看。
  如果茶馆追求的是心灵的恒静与淡远,看戏则更为注重的是生命真我色彩的宣泄。
  锣鼓一敲、唢喇一响,高亢嘹亮之声便飘然而出,如同茶香溢满街巷。戏至高昂关键处,演员入戏逼真,或泪落涟涟,或装疯做傻。观众则如痴如狂,一颗心犹如奔弛汪洋大海,随剧情颠簸流离,不可收止。
  遇大戏,邻近各县辰河高腔戏演员、戏迷皆来搭班演出。表演者为显示能耐,不遗余力,往往互相较劲,你一刀我一枪。老牌戏迷趁势吆喝,捧场的,喝倒彩的,不一而足。许多名家名角应运而生。
  大戏月月有,年年有,故辰河地区男女老少都能哼上几句。人云:“浦市产高腔,虽三岁孩童亦知曲词”,可见浦市高腔的普及程度。
  历史成云烟,而今,破败的古戏台上难以再寻高腔的影踪,除沅泸辰溆四县因群众基础好保留了零星的高腔剧目外,其余各县的高腔皆逐步为汉戏所代替了。


  (三)拜神
  当然,更不能忘了,浦市人喜欢虔诚的拜菩萨。因为喜欢拜菩萨,他们建了大量的寺庙。史料记载,历史上浦市的寺庙数量,湘西首屈一指。72座古刹、99幢“坊”(土地堂)、10省三府会馆林立。或许是因为庙堂寺院太多,人们私底下把浦市叫着“湖南庙乡”。
  烧香拜佛赶庙会,是浦市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二月初二是土地公公生日,各坊的人都要给土地公公燃烛祝寿;三月初六是抬黑龙菩萨;四月初八是牛生日,庙里要举行牛王法会……月月有庙会,季季有朝拜。浦市市面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各种盛况空前的“佛”、“道”祭祀活动。祭祀活动中,奇特的“清醮”、“黄醮”、“放火口”等民俗活动把庙会装扮得精彩纷呈。
  时至今日,浦市人仍然保持着祭祀诸神的习俗。祭祀之日,无论多忙,也要买上香纸蜡烛、提着篮子去寺庙祭拜一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烧香拜佛、祭祀诸神已经演变成了浦市人的一种生活习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与人民的生活融汇在了一起。
  浦市,这块方圆不到12公里古老小镇,历史的痕迹和宗教的影响随处可见。历史上,浦市对自己有过一个精彩而独特的定位,这句话就是:“政府小、社会大;官兵少,菩萨多”。是浦市人对封建时代辛酸历史的清醒与无奈的认知?还是浦市人麻木愚昧的倔强?只有天知道。